接线方式
断路器的接线方式有板前、板后、插入式、抽屉式 ,用户如无要求 ,均按板前供货 ,板前接线是常见的接线方式 。
1、板后接线方式:板后接线大特点是可以在更换或维修断路器 ,不必重新接线 ,只须将前级电源断开 。由于该结构 ,产品出厂时已按设计要求配置了安装板和安装螺钉及接线螺钉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由于大容量断路器接触的可靠性将直接影响断路器的正常使用 ,因此安装时必须引起重视 ,严格按制造厂要求进行安装 。
2、插入式接线:在成套装置的安装板上 ,先安装一个断路器的安装座 ,安装座上6个插头 ,断路器的连接板上有6个插座 。安装座的面上有连接板或安装座后有螺栓 ,安装座预先接上电源线和负载线 。使用时 ,将断路器直接安装座 。如果断路器坏了 ,只要拔出坏的 ,换上一只好的即可 。它的更换时间比板前 ,板后接线要短 ,且方便 。由于插、拔需要一定的人力 。因此中国的插入式产品 ,其壳架电流限制在大为400A 。从而节省了维修和更换时间 。插入式断路器在安装时应检查断路器的插头是否压紧 ,并应将断路器安全紧固 ,以减少接触电阻 ,提高可靠性 。
3、抽屉式接线:断路器的进出抽屉是由摇杆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的 ,在主回路和二次回路中均采用了
插入式结构 ,省略了固定式所必须的隔离器 ,做到一机二用 ,提高了使用的经济性 ,同时给操作与维护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增加了安全性、可靠性 。特别是抽屉座的主回路触刀座 ,可与NT型熔断路器触刀座通用 。 [1]

A9LE/EPNLE漏电断路器:的接地系统中 ,短路过载及漏电保护 。断路器正常操作故障保护使断路器处于分断位置时相线 ,中性线都处在断开状态 ,避免中性线故障时带电 。在进行接通和分断操作时 ,中性线接通优先 ,分断滞后 。具有短路限流功能 ,额定短路分断能力高 。具有过载保护短路漏电及电压保护装置 ,保护功能齐全 ,接线方便可靠 。 [2]
过欠压脱扣器:全自动过欠压延时保护器是根据市场需要研发的新一代产品 。该保护器设计合理 ,并采用进口元器件和国内元器件组装 ,产品能在高压冲击和欠压情况下迅速可靠的切换电源 ,保护家用电器 。当电压恢复正常值 ,经延时后能自动接通电路、恢复供电 ,能有效保护电器在电源瞬间通电的冲击 。所有功能全部自动化 ,无需专人操作 ,选用双色发光二级管指示 ,安全快捷 。

触头:与断路器主电路分、合机构机械上连动的触头 ,主要用于断路器分、合状态的显示 ,接在断路器的控制电路中通过断路器的分合 ,对其相关电器实施控制或联锁 。例如向信号灯、继电器等输出信号 。塑壳断路器壳架等级额定电流100A为单断点转换触头 ,225A及以上为桥式触头结构 ,约定发热电流为3A;壳架等级额定电流400A及以上可装两常开、两常闭 ,约定发热电流为6A 。操作性能次数与断路器的操作性能总次数相同 。

周围空气温度:周围空气温度上限+40℃;○周围空气温度下限-5℃;周围空气温度24h的平均值不超过+35℃ 。
海拔:安装地点的海拔不超过2000m 。
大气条件:大气相对湿度在周围空气温度为+40℃时不超过50%;在较底温度下可以有较高的相对湿度;湿月的月平均大相对湿度为90% ,同时该月的月平均低温度+25℃ ,并考虑到因温度变化发生在产品表面上的凝露 。
污染等级:污染等级为3级 。
控制回路:
1、应能监视控制回路保护装置及其跳、合闸回路的完好性 ,以保证断路器的正常工作;
2、应能指示断路器正常合闸和分闸的位置状态 ,并在自动合闸和自动跳闸时有明显的指示信号;
3、合闸和跳闸完成后 ,应能使命令脉冲解除 ,即能切断合闸或跳闸的电源;
4、在无机械防跳装置时 ,应加装电气防跳装置;
5、断路器的事故跳闸信号回路 ,应按“不对应原理”接线;
6、对有可能出现不正常工作状态或故障的设备 ,应装设预告信号;
7、弹簧操作机构、手动操作机构的电源可为直流或交流 ,电磁操作机构的电源要求用直流 。
//hddkls.com